学院首页

人民日报:创业教育 营造氛围自前行——一家民办高校试验深化创业教育改革路径(走转改·一线调查·讲述“双创”故事)

2015年06月05日 10:59  点击:[]

 

编者按:
    西安外事学院自2009年创立全国民办高校首个创业学院以来,历经六年的发展,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独特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批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激发了学子们的创业热情,助力大学生成功创业,取得可喜成绩。2015年,作为首批获得省政府百万元扶持资金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唯一高校,创业教育再添丰硕成果,创业教育的奋斗之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6月3日在“要闻”第6版,以半版篇幅重点报道了西安外事学院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人民日报 》(2015年06月03日06版)


 

    图①②③:学生在校内实践基地经营的“DIY冰淇淋屋”“创咖啡”“三分田合作社”创客小店。
  本报记者 姜峰摄 
  图④:创业公开必修课现场。
  (资料照片)

 

    开栏的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股“双创”的热流正在涌动:从无人机、3D打印,到农产品O2O、互联网+;从东南沿海到内陆腹地;从在校学生到海归精英……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怀着“给世界创造价值”“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汇入创业创新大潮。
  创业创新之路注定筚路蓝缕,创业者站在时代风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清障搭台”,“破枷清障、铺路搭桥,使他们轻装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改革举措正在出台,更广阔的“双创”舞台正在搭建。那么,政策扶持是否落在实处?政府服务是否“对胃口”?社会资源能否灵活利用?这一系列前进中的课题,身处“双创”大潮中的“创客”们最有发言权。
  为此,本版将呈上一组来自基层一线对“双创”的观察思考,聚焦“创客”酸甜苦辣的故事。敬请关注。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向所在。然而,当下不少高校存在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学科结构和教学方法单一、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5月初,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请看记者独家调查:西安一民办高校独创“3+1”模式,学生大四“分流”,“创业生班”用商业计划书代替毕业论文答辩;校园12000平方米的创业街区上,数十家“创客小店”“奇葩创意”走向社会……
  2015届毕业生中,“创业生班”共45个团队,一半以上成功创业……这一数字吸引着记者,持续半月深入西安外事学院调研背后的“双创”故事:
  2009年,西安外事学院在全国民办高校中首家成立创业学院,6年面向全校开设创业必修课,先后3万余学生修得学分;
  2010年,该校通过自筹在陕西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8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并面向全省大学生开放;
  2014年,陕西省人社厅批准该校为全省首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3+1”模式
  “双师”辅导

    ■商业计划书代替毕业论文答辩,进入“创业生班”学生6年近1300名

    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创建于1992年的民办高校。很多人对民办高校戴着“有色眼镜”,创业学院院长韦苇教授曾经也不例外:“以前有偏见,认为民办招的不是三本、高职就是落榜生,素质不行。”

   “学校不是名牌,学生对自己也没有过高期许,如果能够经得住打磨,从基层摸爬滚打干起,就可能赢得人生出彩。”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向记者表示,通过对校友跟踪调研发现,“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冲动和成功率并不比重点大学低,而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还几为空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方向,2009年,西安外事学院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个成立了创业学院,成为该校一个实体的二级学院。如今,全院已有专兼职教师45人,还特聘了80名校外企业家导师。

   “如今大学生获取知识是极速的,而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却普遍滞后,不改革怎么行?”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赵鹏说。改革的锋芒首先直指课程结构。

    2个必修学分,36个学时;从头两年的讲义,到编辑出版“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创业基础教程》,6年来西安外事学院先后已有3万余学生接受了创业普适教育。

   “如果说普适教育必修课是让我们了解何为创业,点燃梦想,那么‘3+1’后的‘创业生班’才是‘真刀真枪’实干”,大四毕业生李呈龙向记者介绍说,他在校期间偶然接触到单车出租行业,感觉概念时尚、前景广阔,“上了创业必修课后很受鼓舞,决心创业,进入大四后就上了‘创业生班’。”

    这就是该校独创的“3+1”模式:学生入学前3年可以选择接受创业普适教育,进入大四后“分流”,从全校公开遴选200名左右有创业意向者编入“创业生班”,在创业学院教师和校外企业家“双师”辅导下着手启动项目,用商业计划书代替毕业论文答辩。

   “单车出租商业模式很单一,拼价格也没有优势”,刘显升作为李呈龙的指导教师,建议他把商业模式重构,从生活馆的概念入手,通过整车购买、服务维修、社区活动等增加盈利点。今年5月,李呈龙的“小单车生活馆”商业计划书已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实体店也在校外正式开张营业了。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创业学院“创业生班”目前建成了两个ERP(企业资源计划)创业实验室,可同时容纳上百名学生进行企业注册、生产、营销、融资、财务管理等情景模拟对抗训练。

  据统计,6年来该校大四年级进入“创业生班”的学生已有近1300名。校园自媒体、婴儿辅食经营、二手手机收购出售……“2015届毕业生中,‘创业生班’共45个团队,一半以上成功创业。”韦苇介绍说。
  

    校园“练手”
  基金“铺路”

    ■“奇葩创意”经校园市场考验走向社会,实践基地入驻大小企业50余家

  行走在西安外事学院校园里,在校生经营的店铺“招牌林立”,处处活跃着商机,不少“奇葩创意”就是从这里经过了校园市场的考验和淬炼而成功走向社会,其中以“三分田合作社”最为典型。

    去年毕业的学生任泉是“三分田”团队创始人,“2013年底在校内开店,就是代同学收发快递,每天派送八九百件,半年就赚到了第一桶金。”“三分田”业务看似简单、内藏玄机,“核心是把物流流程重构,自己开发独立的电子物流平台,与现有成熟的物流公司信息平台对接,用扫码器一扫,自动跟踪本平台和物流公司平台信息,同时将信息发给同学,实现了第三方物流的整合,提高了效率”,刘显升向记者透露,“三分田”团队获得上千万元的社会融资,业务已发展到校外。

  “有人看不起大学生创业,以物流为例,说大学生收发快递,那不是和农民工抢饭碗吗?”刘显升向记者表示,“三分田”的故事回应了质疑,“经过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大学生,思路和方法完全不一样。”

  近年来,西安外事学院在校内陆续建成了包括大学生创业街区、创业广场在内的12000平方米实践基地,放手让在校生“承包练手”,打造“创客小店”。2014年9月,陕西省人社厅批准西安外事学院为陕西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基地内目前已入驻大小企业50余家。

  虽然部分好项目得到市场认可,但更多的大学生初创企业皆面临资金“瓶颈”。对此,2010年,由学校自筹,西安外事学院率先在陕西省内高校中设立了8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

  “从2011年到2014年,基金累计支持我140万元”,全国创业之星、西安外事学院毕业生孙国秀告诉记者,“从4平方米小门店,到连锁经营,再到O2O模式,母校的创业基金帮助我解决了企业初期扩大规模的‘关键一跃’,可谓雪中送炭。”仅仅6年时间里,孙国秀成功创办了西安佬香翁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60余家专卖店,年营业额超过千万的餐饮连锁企业。

  “基金目前已扶持、培育创业项目10余个,预计规模将扩大到2000万元”,赵鹏告诉记者。

 

    整合资源

  创新举措

    ■创业类型单一,校外导师和在校生间需求对接不畅;要像培养“语境”一样营造创业氛围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为2%,而西安外事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参与创业比率约为4%。以创业带动就业,前景可期,而有些问题仍待解决。

    首先,商贸型创业是该校的绝对主流,创业类型单一,成为民办高校的无奈之选。与重点大学相比,民办高校普遍科研实力薄弱,对于附加值相当可观的科技创业往往“力有不逮”,只能致力于商贸型创业。对此,韦苇告诉记者,目前西安外事学院工学院成立了科创中心,尝试探索汽车维修、三维打印、工业美术等创业新领域。

  此外,对于校外导师和在校生间需求对接并不顺畅的问题,创业学院名誉院长、陕西隆基集团总裁李瑞斌向记者描述过自己的创意:“按学生创业类别,由校外导师领衔设立物流、餐饮、新媒体等几十个‘教研室’,校外导师通过股权投资,在校期间就对学生项目开始孵化,来创业学院不是上课,而是整合资源。”

  新的改革举措也在酝酿。

  除了创业必修课和“创业生班”,西安外事学院还参照MBA专业硕士点,面向成功校友、社会人士,自创了MEA班(即“创业管理硕士”),帮助学员解决其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开设两期共招收178名学员。

  “今年第三期即将开班,我们还将适时申报‘创业管理’专业硕士点”,黄藤向记者表示,既然提倡万众创新,那么政策机制也应有大的创新和特例。“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单一学科的大学教育,需要一个跨学科的理论构架”,黄藤对记者表示,“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创业不是教出来的”,如同外语教学关键在于培养语境一样,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营造氛围,让创业者在良好的氛围中自己前行。

 

    创业教育三悟(记者手记)

  深入学校访谈数十位当事人后,创业教育的概念才从宏大抽象变得有些条分缕析起来,感悟与思考小结有三:

  创业教育需敢为人先。为什么一所民办高校能将创业搞得有声有色?管中窥豹,仅从用人看,记者观察到,创业学院的“领导班子”很“另类”:“一把手”院长是1948年生人的学界泰斗,“二把手”常务副院长则是1984年出生的校团委书记兼任;前者贡献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后者通过团委系统将影响力触及每位学生。打破常规的用人机制,就是敢冒风险、大胆创新。

  创意可以天马行空,创业教育却须严谨而成体系。时下,国内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讲座“层出不穷”,大多是学校组织或学生自愿报名的课外活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始终囿于“业余教育”性质。创业教育要发展,必须从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将其理念和体系用制度固化下来。创业也许需要“灵光一闪”的主意,而成熟的创业教育模式却一定是可复制的。

    创业教育也要“接地气”。采访中了解到一个细节,有个学期西安外事学院将某知名高校的慕课(在线课程)引进创业必修课,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少了,也不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该年级进入大四后,选择到“创业生班”的只有98人,比往年少一半多。可见,“高大上”的“舶来品”未必好使,创业教育需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特点“有的放矢”。

 

相关链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6/03/nw.D110000renmrb_20150603_2-06.htm

上一条:陕西传媒网:“化鱼成龙”扬风帆——陕西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节活动侧记
下一条:省人社厅、权威媒体高度关注我校创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外事学院创业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鱼斗路18号
电话:029-88751366    邮编:710077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